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电影 » 中国电影寒心
扩展阅读
碟战老电影蛇 2024-09-22 15:45:08
女人为什么看电影要哭了 2024-09-22 15:41:07

中国电影寒心

发布时间: 2022-04-11 09:11:20

Ⅰ 现在没有一部尊重原著尊重历史的电视剧和电影了!中国影视怎么了让人心寒

首先大环境浮躁的社会,就没有也不可能拍出像80年代的四大名著系列影片
再人民群众的口味提高,
而后商业化,商业化的物欲横流造就了电影要票排行,电视要收视率,很多电视不是导演给人展现什么,而是人们想看到什么,比如爆笑?色情?等等

我一开始只喜欢美国电影,但无意中看了越狱之后就深深的爱上了美剧,他给人客观,正义,逻辑性强,展现人性.....很多很多也给人带来无限的反思比如《国土安全》里的主人公的人性重要还是对国家的忠诚重要还是对家人的忠诚重要?哪个重要你选择呢?还有很多不废话了

再喜欢日剧,我是学历史的,我最痛恨日本人也深知日本对我国人民的伤害,但是我们的近现代很多都是学日本的,知己知彼,我是85后从小看日本动画片长大,(那时国内演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到现在还收藏一些《七龙珠》《圣斗士》,而对日剧而言,除了恐怖片外看了《自恋刑警》《蒙娜丽莎的微笑》,还有部电影叫《殡仪师》让我对任何职业都多了份敬畏和尊重!客观上来说日剧会抓住你的人性并像花一样展现出来,所以喜欢。

但美剧和日剧明显不符合天朝的社会,在打开电视,都是些抗日神话剧《箭在弦上》等,不是传说就是神话,再就是一些家庭剧...请问我国GDP为全球第二,国立日益强盛,哪位导演能把咱们大国民的风范拿出来,让世界看看中国不光有传说,大国民的正义感和感召力,让世界展现出中国的风范:热情、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Ⅱ 什么电影让人看了最寒心流泪最多

《海豚湾》看了肯定伤心

Ⅲ 超强吸金的中国电影产业,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是啥特点

2012年:170.73亿元,2013年:217.69亿元,2014年:296.39亿元,2015年1-9月:突破297亿元。这是内地电影市场近四年的表现,其超强的吸金能力令人侧目,引得各路豪强纷纷跑来分食这块蛋糕。中国内地观众对电影产业的高速增长贡献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对观影群体的必要了解,有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的培育。下面,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下对内地电影观众的了解,由于缺乏数据支持,这些认识只是停留在粗浅的感觉层面上,也只能粗略地用年龄层次对观众进行划分。
首先提到的是当前电影的主流消费群体——年轻人,年龄层次以90后为主,这帮年轻人作为观影主力托起了中国电影业的“牛市”。与此同时,她(他)们的消费倾向也受到了不少非议,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对喜剧电影的过度偏好。看一下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榜单,除去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过10亿的6部电影中,有5部是喜剧类型。前两年的《泰囧》以12.67亿登顶国产电影票房榜首,今年的《捉妖记》又以24.38亿登顶了内地电影票房榜首,着实令人眼红耳热。用“亿”为单位计量喜剧电影的票房已经很平常了,“破五”、“过十”更是不稀奇。这给很多人造成的感觉是:现今的年轻人太喜欢没心没肺的笑了。现场观影的感觉也是如此,年轻人的笑点普遍很低,稍有点笑意的情节都能让她(他)们笑出声来。二是对电影消费的缺少理性。现在的年轻人对一些披着电影外衣,实则用帅气、名气、阔气搞行销的东西情有独钟,向一些纯粹以敛财为目的的玩电影者大洒金钱。我曾经问过一名90后,《小时代》与《何以笙箫默》这样的电影好看吗,回答是看着挺烂的,可绝不会缺席。这种不理性的任性消费行为尤其为人诟病,被贴上了“无脑”的标签。年轻人的这两种消费偏好,给电影市场造成了旱涝不均的状况,投其所好的赚的盆满钵满,一些高品质的电影却少人问津,部分用心作电影的人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年轻人的观影喜好因此广受指摘。其实,更应该试着去理解年轻人这样的消费行为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喜剧片广受追捧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累并烦恼着的时代,自打懂事起,累与烦就无所不在。上学的年轻人为学业所累为考试心烦,上班的年轻人为工作所累为生活心烦,有钱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没钱的恨不能什么都做,压力无时无处不在。有很多年轻人要听着郭德纲的相声入睡,就是要用轻松来舒解心中的压力。走进电影院图个轻松放松,开心笑笑缓释下内心的压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也就少有心情去体味忧苦的内容了。不独年轻人如此,各年龄层次想笑的需求都一样强烈,所以质量高点的喜剧片都会受到广泛追捧,票房大卖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低劣的东西深受青睐
当今的年轻人对用帅气、名气、阔气包装起来的东西没有丝毫的抵抗力,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忠诚度,确实是一件让人不太好接受的事情。可这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在这个疯狂的追名逐利的社会,还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去信呢,在信无可信的情况下,年轻人对长相、名气、物质的喜好就成为最本能最直接的选择了。除了年龄尚小的孩子,我们哪个年龄层次的人不为利与名所左右呢。当年轻人需要用这些麻醉自己的时候,善敛财者就会提供“麻醉剂”,收益想不好都难。
为什么高品质的影片遭受冷遇
部分高质量的影片遭受冷遇确实令人寒心,但如果用文化、品味、层次什么的居高临下地来说年轻人,就是一件挺装的事情了。70后喜欢过琼瑶,80后喜欢过韩寒,90后喜欢郭敬明也就是正常的事情,谁也不比谁高到哪里去。年轻人之所以对好电影不感冒,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年轻人还没有必要的生活体验。拿《钢的琴》与《闯入者》这样的影片来说,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看了之后才会有触动内心的感觉,年长点的对其中的情境深有体验的就会感到回味良久。年轻人还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也就难以体会到其中的深意。换成我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看这样的片子也会觉着沉闷。近几年,部分爱情片特别是校园青春片受到追捧,就是因为这是当下年轻人正在体验或者刚刚走过的经历。好电影没有好票房,与年轻人没有太大关系,与观影群体不够多样化有关。
所以,年轻人有这样的观影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不应该把社会的问题推到年轻人头上,更应该看到年轻人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深刻变化。其中,最突出最直接的变化是,年轻人的消费有力拉动了电影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源流入,短短两年时间,有多少大鳄、多少资本进入了电影产业。相比前几年,电影业的资源配备和行业地位变化巨大,年轻人无疑是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主力推动者。
还有一个深刻的变化是,当年轻人毫不吝惜地掏出腰包走进影院时,也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我曾经向60、70、80后的人推介过好电影,回应都是一副不屑不解的表情,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看呢,从网上看又省钱又省事。当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花钱走进影院享受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时,也在改变着那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于吃免费午餐的快餐式消费行为。不管她(他)们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她(他)们的行为都在说明着一个被很多人忽略了的道理:你花钱消费才能养活为你服务的人,才能让你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所以,当年轻人填满影厅座位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这些年轻人表示感恩,她(他)们的这一小步,是中国电影业的一大步。
下面再打包说一下其他年龄层次的观众,从小到大说起吧。先说少年儿童,作为令人欣喜的新生力量,孩子们的观影消费特点很明显:一是不太在意花钱,家长们为孩子掏钱买票看电影是件很痛快的事情。二是大多是捆绑消费,孩子们可以把家长一同领进影院,而不管家长是否愿看,还拉动了“爆米花经济”。三是从小就养成了看电影的习惯,长大了也会将看电影作为生活中的一大喜好。这些孩子们的势力有多大,看看今年火爆程度前所未有的暑期档就知道了,120多亿的票房,孩子们有一多半的功劳。随着孩子们的日渐长大,电影市场会有更红火的未来。
再说中青年人,60—80年代的人应该是电影消费最荒瘠的地带了,要么日常俗务缠身,要么习惯网上扫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进过电影院的不在少数。诸多原因造成的观影热情低落,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重点说一下老年人,老年群体的观影消费潜力其实远超出我们的印象。从个人经验看,在影院见到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男性与女性观众有着不一样的表现。男性观众数量相对要少,在售票处与影厅内碰到他们时,可以觉出他们有点不自然。这种感觉我也有同感,由于不再年轻,在看一些爱情片青春片时,在售票处、检票口和影厅内,面对年轻的工作人员和观众,总会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在影片结束时会尽量早些离场。
相比男性观众,女性老年观众则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矫情,她们在影院里表现的从容投入。有一次在影厅内碰到两位70左右的老太太,一位在放映前自在地与旁边的年轻人交谈,说自己从《黑猫警长》到《滚蛋吧 肿瘤君》把近期上映的片子都看了个遍;还有一位老太太提着一大包东西,电影完场后站在当月排片栏前端详了老半天,恰好她旁边站着一位领着小孩的父亲,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并排站在那儿看排片预告,感觉很有些意味。我与两位老人一同看的那场电影是《华丽上班族》。中秋期间,前后多次碰到了或结伴或由子女陪伴的老年女性观众,而且可以明显感受到她们很高的观影兴致。如果说这些还是个例的话,那么在看《闯入者》时碰到的老年人就更能说明问题了,当时的影厅虽然不算大,但老年人坐了有一半还多。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她们不约而同地来看电影,说明她们是在主动获取影片信息,背后的观影热情是很高的。《智取威虎山》近9亿的票房,老年人的消费应该不在少数。老年人有收入,有生活体验,更重要的是有空闲,还没有网上扫片的习惯,与保健、旅游、跳广场舞这些爱好相比,看电影得到的精神享受有着得天独厚的魅力,老年人观影的“白发经济”还是大有可为的。
上面说到的这三个年龄层次的观众,是有关联效应的。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有孩子喜欢看的,老人有老人愿意看的,只要把孩子与老人的文章做足,也就不愁把中青年人带进影院里了。由此可见,除了年轻人,其他年龄层次的观影消费也有比较大的引导、拉动、开发的空间。
额外多说一点的是,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影院里碰到的女性观众都明显多于男性观众,即使是年轻情侣,应该也是女性左右着观影消费。所以在用到第三人称时,我把“她”放在前面,把“他”放在了括号里。不管在哪个市场什么消费,女性都是永远的主角。
国内电影市场处在有史以来最好的时候,观众是电影产业的“衣食父母”。可是在其他行业将消费者奉为圭臬、把营销做到极致,用“大数据”去把握和满足消费需求的时候,电影观众却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还是说一下切身体验,作为一名骨灰级观众,我从未收到过院线的任何讯息,哪怕是一条短信。在淘宝上买一次东西,还能不时收到一些问候呢。感觉电影行业还是有点靠天吃饭、等米下锅的状态,对我们的观众缺乏主动深入的了解。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只有发自内心地去爱观众,观众才会更爱电影。

Ⅳ 为什么犯罪爱情片会成为成今年贺岁档的主打

当爱情和犯罪撞在一起的时候,究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因为爱情片和犯罪片在中国电影史上面很少被放在同一部电影当中上映,所以大家想要尝试全新的电影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好,越来越多的行业都迎来了春天发展,比如本年度的中国电影界。从春节档电影开始,就频繁地推出一些爆款热门影片,并且先后获得了国家的延长,上一密钥。而且一些特别突出的影片竟然已经准备在国外上映,这对于中国电影史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成就。眼看2021年度就已经到了末尾,距离一年一度的春节很快就要来临,在春节期间贺岁电影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本年度的很多贺岁电影都是爱情犯罪片,这是让不少影迷朋友们所没有想到的。

相信这些导演以及中国电影行业,不会让影迷朋友们寒心,也祝愿在今年春节档的这几部犯罪爱情片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卖,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期待春节贺岁片的播出。

Ⅳ 有部电影的主角叫陈国明的是什么电影

《心寒》

剧情介绍

陈国明和莫心怡是一对夫妻,新婚燕尔的两人感情十分要好。一次意外中,心怡的头部中弹被送往医院急救,好在大难不死。

可是,好不容易从漫长的昏迷中醒来,心怡的生活中却开始出现各种各样奇怪的幻觉,更诡异的是,在心怡的幻觉中死去的女人,竟然在现实中真的被杀害了。

心怡住进了精神科,而身为警察的国明正忙于调查一宗疑点重重的谋杀,在勘察作案现场时,国明震惊的发现死者起死回生。

将他送往医院后,院方告诉国明,伤者急需输血,可是他的血型却极为罕见。巧合的是,心怡拥有和伤者同样的血型。国明前往妻子的病房,然而,在紧要关头,心怡却神秘失踪了。

(5)中国电影寒心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陈国明

香港高级督察与莫心怡是一对夫妇,因为一场意外,莫心怡中枪昏迷入院,引发了一连串神秘事件。

2、莫心怡

与香港高级督察陈国明是一对新婚夫妇,不幸中枪入院治疗,伤势好转后独自在家中休养。脑部受过震荡,常产生一些幻觉,令她胆战心惊。

Ⅵ 电影心寒的凶手是谁

你说他的电影心寒的凶手,好像来说最后的结局我们都已经忘记了,不太确定你说的这个凶手到底是谁的了。

Ⅶ 为什么说釜山行觉得中国电影完了

《釜山行》拍的不错,在评论里,大多数人觉得这部影片好看,豆瓣等其他网站的影视评价都较高。有些评论说,此片甩出国产电影一大截,“全程高能无尿点。每次你以为会按照你预想的故事线发展时,忽然又话锋一转,变成你没想到的结果。有影评人说看过《釜山行》,反观中国电影有点寒心,我也有同感。”此处引用网友评论。
其实中国有些电影还是很好的,不能一概而论,别这么悲观,作为中国人,相信国产电影会越来越好,加油

Ⅷ 贾玲彻底寒心!破53亿“李焕英”口碑反噬,被吴京说中了吗

贾玲彻底寒心!破53亿“李焕英”口碑反噬,被吴京说中了吗?给贾玲一个赞!这个影片身后资本的力量太强大了。贾玲的工作室在影片投资比例其实也就占了极少部分,分红也不多。

票房好带来最大的收益其实是大碗娱乐以后会有更多的资源,也就是说公司的演员资源也多了,以前只是贾玲带着公司的演员,有票房的加持,每个演员都有更多的片约,演员收入好了贾玲是老板,所以他的腰包也就更鼓了,还有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老板找贾玲投资做导演,但我还是觉得贾玲不要在短时间内在做导演,应为观众会对你期望很高,超越不了李焕英她的口碑会一落千丈,就像吴京拍完战狼2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拍战狼3,因为他需要时间沉淀,如果拍完战狼2马上就拍战狼3效果很难超越,因为观众会对你给予很高的期望,如果你超越不了你的口碑资源都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