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电影 » 中国电影产业规模2016
扩展阅读
哥特女孩和普通男孩电影 2024-06-30 14:30:14
韩国收债人电影 2024-06-30 13:49:23
乱理电影国语 2024-06-30 13:47:02

中国电影产业规模2016

发布时间: 2024-06-21 21:31:30

Ⅰ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历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奇迹,在国际上也更具影响力,国产影片单片票房累计收入超20亿、30亿、50亿的电影也不在少数。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后,当然是投资方大赚特赚。比如说一部成本3000万的影片,最终票房达到12.69亿,这部影片就是当时很受欢迎的《泰囧》,影片背后的投资方有一位90后,于宇昂投《泰囧》400万,经票片分账获得的收益为7000万;成本为5亿的《红海行动》,四川人投资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万,最终吸金1.2个亿……

选择想投资的电影→了解项目资料与合同→确定认购金额→打款到出品公司对公账户→签订合同→等待电影上映→电影上映后等分红→会计律师所计算好分红→打款到合同上的银行卡上。

Ⅱ 你如何评价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变化

行业主要企业:猫眼娱乐(01896HK)、阿里影业(01060HK)、光线传媒(300251)、新片场(834630)、华谊兄弟(300027)、爱奇艺(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电影市场收入规模、中国电影放映场次情况、中国电影行业集中度

行业概况

1、定义

电影产业是对以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三个行业为主,同时包括电影的后产品的开发(如音像制品、电影频道、相关图书、玩具等)以及与电影相关的市场活动的总称,属第三产业中娱乐业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视听技术传递艺术形象信息,为人们提供审美、娱乐、宣教服务。

电影产业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2、产业链剖析:包括五大阶段

从电影行业整体来看,其产业链包括电影制作、出品、发行、放映环节。电影制作作为整个产业的最前端,决定了行业的影片供给数量、质量等情况,具有一定的议价权。影片制作完成后,通过出品及发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线企业进行宣发。电影产业的终端是院线市场,其基本职能是提供放映服务获取票务收入,一般占据45%的票房分账比例,同时还为合作商提供广告服务、提供卖品简槐兆等衍生品服务以获得非票务收入。

在电影产业链中,发行上承制片方,下连院线播映方,是将影片全国推广的渠道,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参与者众多。

电影制作方主要包括国内外文学与剧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国外的漫威、迪士尼,国内的华策影视、腾讯文学等;内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华纳兄弟、环球影业,国内的万达影视、华谊兄弟等专业明培影视公司;宣传发行方包括华纳兄弟、环球影业等传统影视公司发行方,以及淘票票、爱奇艺与猫眼电影等网络发行方;电影产业链终端的院线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与国内的万达影院、大地影院、横店影视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互联网+时代”

从1950年发展至今,我国电影行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国有资本时代”、“民营资本时代”、“商业大拦租片时代”和目前所处的“互联网+时代”。

行业政策背景:多项政策加持

以政策扶持为主导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国家层面以及政策层面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2010年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发布,我国对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具体政策措施保障;

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在2014年由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联合发布,明确了八项具体政策,使得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于2015年由国家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并规定,向申请工商登记的经营性电影放映单位征收5%的电影专项资金,用于电影产业发展的金融、税收和人才引进扶持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于2017年3月1日发布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正处于发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依据及保障的电影市场来说,无疑给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带来了法制化的信心,也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可以说,国家法律和政策,特别是政策几乎决定着电影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程度。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电影市场收入规模:疫情后强势反弹

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2016-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并成功突破600亿大关。2019年,我国票房收入达641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增速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3亿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国电影票房收入457亿元,较2020年恢复较快。

2、中国观影人次情况:2020年下降近7成

从观影人次的变动情况看,2020年全年观影人次5.49亿人次,相比2019年减少了68.23%,降幅与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对比2019年全国约14亿的人口总量,人均观影次数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显,若以8.48亿的城镇人口计算,人均观影次数为0.65次,相比2019年减少了1.43次。

3、中国电影放映场次情况:疫情影响放映场次大幅度下降

2020年全国影院共放映电影5658.4万场,同比减少55.58%,降幅明显低于观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对比票房、观影人次和放映场次的变化情况,随着国内影院数量的逐年增多,放映场次的增加速度始终能够大幅高于票房和观影人次的增长速度。

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集中度:头部效应明显

整体来看,中国电影市场头部效应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随着档期竞争加剧、口碑宣传作用凸显,国内电影票房集中度加剧。2020年受疫情影响,电影前五名票房达到全年总票房的50%以上。除2020年特殊情况外,2018至2021年电影票房前三名和前五名占比稳步提升,这意味着影视行业的龙头公司能够分到更多红利。

2、企业竞争:万达影院市场份额最高

从各院线票房情况来看,我国电影产业市场集中度仍待提高,以票房TOP5院线的票房合计仅为2020年电影总票房的47%。其中,万达院线以15%的票房比重位居榜首,其次为大地院线,其票房比重为10%,上海联合院线(8%)、中影数字院线(7%)和中影南方新干线紧随其后(7%)。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方面:《“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

2021年11月9日,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也是针对内地目前电影市场所做出的最重要的指导性方针政策,其中既有一些具体的数字指标要求,也有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规划部署。整个规划书近万字,基本涵盖了内地电影近几年发展出现的问题和症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也包括了之前一些方针政策的进一步执行。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Ⅲ 未来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会怎样呢

未来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会怎样呢

长远来看,我国电影产业将会在未来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增长水平,除了居民收入提升、城市化的推进之外,我国年平均观影人次也较发达国家为低,这意味着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前瞻产业研究院《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在2019年,中国国内票房收入将超过500亿元,2020年将接近600亿元。
目前电影上映后因其质量较好,口碑较高,院线和影院为满足观众需求调整排片量,使得其票房收入持续高涨的情况已不罕见。随着进口电影的引入,我国电影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观众对电影消费要求的提升,对电影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在票补退潮、电影票价逐步回归正常后,观众更希望看到值得票价的电影,而电影质量的提高亦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怎样?

这个不太好说,毕竟变数很大,而且也得看是什么行业了。不过现在还是互联网发展比较迅猛。我是在小区边开蛋糕店的,最近小区弄了个号码,把我们周边的商家都加进去了,免费给我们做宣传。现在每天电话响不停,都是小区业主打来订蛋糕和饼的。生意好了很多,也不用自己去印单子宣传了。这个叫湖南小区助手,你去查一下你的城市签了没。

干洗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你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干洗行业的前景也是有的,发展的趋势也会越来的越好,也会朝着智能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前景不错,但是商业的竞争也会愈加的激烈!

未来装修行业的发展趋势?

装潢公司大都是施工队,以后是要做品牌、理念!

未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给你个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希望能用的着。
金融危机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国经济增长放缓,都面临极大考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企业同样无法免遭全球经济困局的影响,面对危机对自身发展的冲击,企业纷纷缩减开支和控制成本。因此,在企业的广告投入方面,将更加倾向选择低成本、高效率的投放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广告却一枝独秀,逆势增长。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网络广告收入达59亿美元,写下历来第二佳绩。
2008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为33.44亿元(不计渠道收入),环比增长19.1%。其中,关键字广告为14.64亿元,环比上升19.3%,占互联网广告市场的43.8%;广告位广告为16.96亿元,环比上升18.9%,占互联网广告市场的50.7%。而中国四大门户网站第三季广告在奥运经济的 *** 下也大幅成长,广告总收入达到1.08亿美元,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2008年3季度,新浪的品牌广告业务已经连续10个季度同比增长。金融危机对其净收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腾讯的净利润比前一季下降7.8%,新浪和网易的净利润降幅分别达到13%和28.5%。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广告在企业营销中的地位和价值越显重要。选择上网淘金,将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之路。(中投网)

IT行业的发展趋势,请问未来是怎样的?

近几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软件产业也加快了向服务化、网络化、融合化等方向的发展,不仅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互动性显著增强,同时还更加深入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促进了信息消费等新消费形态的迅速崛起。想深入了解并学习的话,看看信狮教育,可以作为参考。

中国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哪里找?

中国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展望
21
世纪中国急需的人才
专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
术的发展,我国的产业机构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未来
10
年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的行业和
急需的人才主要有: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开发与利用、新能源、新材
料、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农业科技、环境保护技术、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工商与
国际经贸、律师等

方面的人才。

在未来
10
年中,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有重大发展潜力的领域有:
(1)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主要是基因工程、蛋白质合成工程以及生物制品开发为
核心的研究领域,将对二十一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生物技术的发展将
使人类从根本上解决威胁人类的疾病,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甚至人类未来的命运。
(2)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该领域的主要技术包括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等。在
1998
年至
2000
年两年的时间里,以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
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以这些技术为主的公司和企业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技术和资
产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代表高技术发展的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和计算机、互联网的股票价
格成倍上涨,香港和国内的网络股票和从事计算机生产和经营的股票也大幅度上涨。尽

2000
年下半年至今,代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股票大幅度回落。但是,从信息技
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看,
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科学技术领域仍将飞速发展,并逐渐将当前知
识经济中存在的“泡沫”不断平息,使信息技术真正引导世界经济与技术发展的潮流。
(3)
、新材料科学领域。材料科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应
用科学领域。人类生产生活中需要各种特殊的高性能的材料,如工业和高科技领域需要
的各种合金材料,超导材料,用于制造各种芯片的半导体材料,生活中的各种高分子合
成材料
(
用于服装、洗涤用品、美容保健品等
)
,最近成为新材料技术热点的纳米技术,
这些新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高技术产品,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提高了人类
的生活质量和效率。在未来发展中,新材料科学将仍成为科技发展的主导领域。
(4)、新能源及相应技术开发领域。作为传统能源的石油、天然气、煤碳等能源用尽的时候,而人类生产生活的主导能源仍是这些能源,人类将无法生存。在未来的发展中,人类必须寻找新的能源替代这些即将耗尽的能源。其中,核聚变能、太阳能、海洋能源、风能、水电能源等将成为未来能源开发的主导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和开发新的能源。
(5)、空间技术。二十一世纪将是人类开发外太空的时代,空间技术的发展将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提供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太空的利用也越来越多,效率也不断提高,如遍布于地球外层空间的用于通讯、军事、地理遥感、天气观测、天文观测等领域各种卫星,用于做各种材料合成实验、科学实验和太空中转站的太空站,在地球以外空间进行空间探索的宇宙飞船,等等。在未来的发展中,人类还将对太空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如建立太阳能太空发电站、在太空建立人类居住的太空城、开发外太空的行星、天然卫星、小行星等天体上的矿物资源和能源等,这一切都需要先进的空间技术支持。
(6)、海洋技术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库,它是人类的食品和原材料的重要来源,而目前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是非常有限的,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对人类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专家预测,上述六个领域的技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可以形成九大科技产业,这些产业包括:生物工程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智能机械产业、软件产业、新材料开发与制造产业、核能与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产业、空间技术与开发产业、海洋技术与开发产业。

未来5年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就物流行业而言,它的发展将会非常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注意到物流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但是我想说的是物流行业好并不意味着物流就业好,管理类的就业,都比较蛋疼的,熬住了,发展就看个人努力和机遇了。

未来10年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

服装行业是冷门,这个行业没有行业优势,倒是可以关注几个品牌上市公司,看主营和净利润。

机加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机加工行业未来将向高精尖的发展,传统的加工将会慢慢淘汰
数字化会越来越被重视

Ⅳ 流转的激情与新时代中国电影市场的新变,中国电影发展趋势有多快

新时代是孕育新的梦想所在的,我们的电影行业发展也在其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不仅在头部电影创作上不断加强竞争力,创作的形态和思维态势以及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都有了质的提升。中国电影的整个产业流变在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历史性的成就,也彰显了我们新时代的创新态势。


过去中国电影的领军人物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时代下电影人辈出,宁浩、李玉、徐峥等新一代年轻导演涌现出来,他们的艺术风格更加鲜明,表述的内容更接近当下年轻关众,在电影市场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相信未来中国电影也会在他们的助推下,本着好故事和好剧本、贴近观众的发展态势走下去。

Ⅳ 2016年电影圈最火的十大事件是什么

(本文由剧透社公号原创:jutou321)

这一系列尴尬,让它们在口碑和票房之间,也仅完成了一半任务。

眼下,影视投资风潮愈发强劲,影视从业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电影产业正在面临一场抉择。

商业就一定不会产出好的艺术么?

不知为何,这明明已经有正确选项的问题,

如今,却让人答不出来。

- END -

微信搜索关注:剧透社( jutou321)

每天牛逼一点点!

Ⅵ 电影投资你了解多少

不知道在各位投资者的印象中电影版权投资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对于电影版权我只能给大家讲讲电影版权认购其实就是一张纸质凭证,也就是咱们把钱存在银行银行会给我们一个凭证一样。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投资的钱打在哪里?这个投资细节大家都需要关注,首先给大家讲讲投资电影的钱是投资在哪里,如果是比较有实力的影视公司那投资的钱肯定是有第三方监管银行进行监管服务,监管银行就是投资者把钱投资在监管的账户后,这个钱谁都动不了,必须提交详细资金用途在提交,提交有监管银行来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拿钱去拍摄电影,很多民营企业只是把账户开在了某个银行下,然后说资金由谁监管,所以大家切记要谨慎。

Ⅶ 请问电影行业现状如何

行业主要企业:猫眼娱乐(01896HK)、阿里影业(01060HK)、光线传媒(300251)、新片场(834630)、华谊兄弟(300027)、爱奇艺(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数据: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2021年中国票房结构

疫情后电影产量大幅度回弹

2016-2019年,受益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电影生产规模总体呈现波动增长。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国产影片数量大幅下降,仅为301部。2021年,受益于全国疫情的有效管控,行业复苏较快,截至12月底,国产影片数量突破新高,达到740部。

472.58亿元票房领跑全球

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2016-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并成功突破600亿大关。2019年,我国票房收入达641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增速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3亿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2021年,根据M大数据的《2021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472.58亿元,领跑全球。

票房前三均超45亿元

2021年,截至12月中旬,我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前三分别为《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分别实现票房57.6亿元,54.1亿元和45.2亿元,票房收入远超其他影片。排名第4-10名的影片票房收入较为接近,基本在10-15亿元之间。

国产电影票房占比维持在60%左右

从国内票房收入结构方面看,2016-2019年,我国电影行业国产影片票房营收和进口影片票房营收比重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60%和40%左右。2020年和2021年,在疫情背景下,海外头部影视企业推迟或取消了旗下影片的发行,致使我国票房结构发生巨大的倾斜,进口影片票房营收急剧下滑,占比不到总营收的20%。

我国电影产业票房依赖严重

目前,我国电影产业依然严重依赖票房收入,非票房收入的占比较低。不过,从国内影院非票房收入占比来看,各大院线公司的非票房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在不断提高。其中,万达电影的非票房业务发展最好,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万达电影实现非票房收入12.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5.98亿元,占总营收的9.50%,商品消费收入6.76亿元占总营收的10.74%,合计占比20.24%;其中广告收入毛利率为10.50%,商品销售收入毛利率为39.72%。万达电影致力于“多维度发展非票房业务”,不仅举办一些专属活动,如跨界合作故宫食品、哈根达斯等品牌,还有大力拓展咖啡业务,覆盖14个城市。

总体来说,2021年我国电影产业在疫情后恢复较好,但在收入结构来看,对于票房收入的依赖程度依旧较高。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