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电影 » 法国电影中国姑娘天狼网
扩展阅读
僵尸片电影全集美女 2024-10-06 07:25:52
10大贩毒电影 2024-10-06 07:15:34

法国电影中国姑娘天狼网

发布时间: 2024-07-08 03:52:04

⑴ 真人电影灰姑娘评价如何

《灰姑娘》可是无论欧美观众还是中国观众都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故事啊。

这类童话故事的真人影视化作品往往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和期待,但是这部2015年上映的真人版电影《灰姑娘 Cinderella》却是由专业“造梦”公司——迪士尼出品。

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演员配置,完成度与呈现效果都很让人惊喜~

“童话”不是教科书,它的作用只是给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类,讲述一个充满幻想的美妙故事。

而不是要教给别人“做人的道理”。

从童话真人版的角度来说,迪士尼这版《灰姑娘》非常成功。

⑵ 戈达尔的电影《中国姑娘》讲的是什么

呵呵,你怎么会想到这部电影啊。

中文:中国姑娘
英文:La Chinoise
别名:中国女
发行:1967年
导演:让-吕克 戈达尔(Jean-Luc Godard)
第三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评委会特别奖

导演戈达尔醉心于宣扬毛泽东主义,他的这部机敏的讽刺作品激怒了循规蹈矩的批评家。戈达尔当时的妻子Anne Wiazemsky在片中饰演一个哲学系学生,她对校园里的四个毛主义小组成员很同情。他们的目标老是为外界因素所干扰,如招贴海报,红宝书,教条化的颂歌等,似乎总也弄不清自己政治信念的真正含义。他们也不能对实践活动给予任何一点思想上的支持。

戈达尔显然处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尽管在描述他们的狂热时尽量向革命者的传统风格靠拢。

剧情简介:

60年代下半期的某一天。巴黎某区。银行家的女儿维络尼卡在一位已同双亲外出度假的女友处借来的住宅里,召开“马列主义***”支部会议。房里堆放着一大批小红皮书,墙壁上醒目地挂着一些手写的毛泽东语录。在从北京传来的无线电广播声中,维洛尼卡宣布支部正式成立,并以“阿登-阿拉维亚”的命名,以纪念被法国***开除出党的这一同名小说的作者波尔·尼赞。支部成员包括青年演员吉罗姆、女佣人伊沃娜、画家基里洛夫和大学生亨利。维洛尼卡给支部规定的任务是“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正值此时,原先缺席的亨利走了进来。他血流满面,是在巴黎大学同法共党员们进行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辩论时被打伤的。这使维洛尼卡更有理由宣布她的“路线”的正确性,即不仅不与法国***为伍,而且视其为主要敌人。
接下去一大段,影片并没有去作通常意义上的情节发展,而是让各个人物轮流以特精写镜头出现,面对摄影机镜头现身说法。
先是演员吉罗姆上场,他说道:“现在我向你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新戏剧。中国学生在莫斯科街头散发小册子,理所当然地受到了阻挠。第二天在中国使馆举行记者招待会,他们头缠绷带对资产阶级记者们高喊:'你们瞧,这就是修正主义者对我们干的好事!'他们兴高采烈地同《生活》杂志和《巴黎今晚报》的记者会面,然后解开绷带,原来他们的头脸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受殴打的痕迹。记者们受到愚弄后大为恼怒,却不懂得这就是新戏剧。”
银幕上打出字幕:“什么是新戏剧?那就是实验。”吉罗姆继续讲:“真正的戏剧就是对现实的思考。我想说,这类似布莱希特(银幕上出现布莱希特的照片)或莎士比亚(银幕上出现莎士比亚的肖像画)。是啊,是啊,毛的思想可能没有什么助益:在任何情况下需要的是真诚和狂热!”此时吉罗姆已不是在说话,而是朝着摄影机大声吼叫了。接着他又喊道:“你们会以为我像小丑那样在扮鬼脸,就因为他们在拍摄我;完全不是这样,我所以真诚,是因为摄影机就在我面前。”这时摄影师库塔尔和他的摄影机出现在银幕上,传来了导演戈达尔的声音“停!”,镜头号码的字样又一次显现。
在这幢房子里当女佣的姑娘伊沃娜也是这样上场的。她直接朝着摄影机镜头谈起她出生的农村,谈到她为何来城市谋生,因为赚的工资不够用,只得在业余时间去当妓女,说她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活生生的证明。
然后是“中国姑娘”维洛尼卡本人现身说法。她声称,她就像凯洛尔童话中的爱丽丝揭开通向奇境的帷幕那样,给自己发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我有足够勇气,我就要炸掉巴黎大学、卢浮宫和法兰西喜剧院……是啊,我知道得很清楚,我跟工人阶级脱节,但这也没有办法,因为我出身于银行家家庭。”
这时银幕上第一次出现了随后在影片进程中一再重复出现的字幕:“帝国主义者还活着!”
伊沃娜继续在她的三个听众面前发表演说:“革命者教会我们,研究情况要从客观现实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为图解她这段话,接着演出了以越南战争为主题的哑剧:吉罗姆戴着眼镜,代替镜片的是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的国旗;伊沃娜换成妇女装束,做出端碗吃米饭的样子,有几架玩具飞机开始在她周围盘旋。伊沃娜满脸涂上红色油彩,用玩具自动步枪射击;吉罗姆则面对摄影机念着关于“两种共产主义”的台词:一种是莫斯科修正主义的蜕化变质的共产主义,另一种是越南式的共产主义。美帝国主义被扮成一个带老虎面具的人,他正在用红色电话和克里姆林宫通话。这段戏中戏以维洛尼卡的“采访”而告终。她宣称,她已对法国***彻底绝望,要在北京寻找自己的理想。
收音机传来《国际歌》,睡在地板上的支部成员们在北京无线广播中醒过来。他们和着这歌声在阳台上做操。然后,这个组织的另一名成员、画家基里洛夫出来发表自己的宣言。他其实并未创作过任何画,只是重复了汉堡某位画家的实验,把涂满各种色斑的条幅到处悬挂,以示对“压制现代派艺术的虚假自由”的抗议。他的政治信条是,“如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存在,那就意味着一切都可以被允许。”
基里洛夫用粉笔在黑板上信手写上一些政治家、诗人和艺术家的名字,然后一个个擦掉,从萨特开始,一直到谷克多、伏尔泰、索福克勒斯、大仲马、博马舍、拉辛、拉比什及其他人,只留下了贝尔托特·布莱希特的名字。镜头外有人念着毛泽东的语录:“我们应该在文艺领域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最后,基里洛夫歇斯底里地大喊:“没有炸弹的革命者就不是革命者!给我炸弹!今天我们人数虽少,明天就会很多!”
夜里,在充满浪漫情调的轻柔的音乐声中,维洛尼卡对试图向她求爱的吉罗姆说,她不能和他发生关系,因为爱情会妨碍她的革命活动。银幕上又出现了“帝国主义者还活着”的字幕。整个支部弯弓向“人民敌人”的画像射箭。戴眼镜的亨利说了几句试图维护法共的话,马上被连喊带叫地赶出支部:“滚到莫斯科去,修正主义分子!”维洛尼卡破口大骂法共领导人,还捎带骂了蓬皮杜、加罗蒂、密特朗和威尔逊。她宣布,进行斗争的唯一手段是恐怖。
维洛尼卡坐在列车车厢里,在窗外飞驰而进的景物的背景下,与天主教工会某领导人和《当代》杂志记者进行一场漫长的对话。维洛尼卡列举了自己所有敌人的名单,其中包括战争制造者、官僚主义者、企业家和反动知识分子。她对当前中国关闭大学欢呼雀跃,认为在法国也应该如此行事,一切应该“从零开始”。维洛尼卡认为现在应该往大学里扔炸弹,还援引上一世纪俄国虚无主义者的经验,说扔炸弹最后扔出了1917年的革命和伟大的十月。她对谈话者产,如今已到了采取行动的时候,苏联文化部长肖科洛夫应法国政府邀请即将前来巴黎,应该把他杀死。
为对杀死肖科洛夫承担责任,经“支部”讨论决定,基里洛夫应该牺牲自己。基里洛夫写了遗言,说明他杀死苏联文化部长,一是为了制止他在南特大学新学系成立会上发言,二是以恐怖行动消除政府使法国各大学陷入的文化冷漠状态。当维洛尼卡和吉罗姆念着这字条的时候,邻室传来一声枪响,基里洛夫自杀了。吉罗姆小心地从他手里拿出枪,用一块布把它包起,以免抹掉他的指纹。
维洛尼卡偕同吉罗姆驾车来到苏联代表团下榻的旅馆。她让吉罗姆待在车里,自己跑进旅馆大厅,向守门人询问了一下房间的号码,在二层楼的一个过道里消失不见了。接着,她在大玻璃窗里出现,向吉罗姆挥手示意,又跑往旅馆的另一侧。录她再次出现时,她举起拳头做出胜利的记号,走出旅馆。坐进车子后,她向吉罗姆解释,开头她看错了房间号码,把“23”看成“32”,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把苏联部长解决了。
在“支部”已离去的那所房子里,主人们已从外地回来,从墙上取下“条条道路通北京”的标语并开始清扫房间。维洛尼卡在画外向观众说出最后一句台词:“……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⑶ 什么是法国新浪潮~

“新浪潮”电影是电影史中最耀目、最迅速、最彻底的新旧换代事件之一。最常为大家所称道的是众多性格各异的年轻人搞出的一批批精彩纷呈的电影佳作,电影评论对电影创作的作用,没上过电影学院能不能拍电影,器材的整体变化对创作的影响,青年电影的活力,电影变革与社会变革的互动等话题。这些话题常道常新。比如目前中国电影评论的弱势、与创作的脱节、说好不说坏,比如各式电影教育是在培养电影人才还是在制造电视通才,比如数字化影响到器材的复杂程度不够,而且改变了工艺流程,创作除了适应它之外还能做什么,比如对电影创作者进行“分代”论拨,等等。
浪潮之后——六十年代后法国电影速描 60年代,《电影手册》继续伴随年轻的法国电影运动。在“新浪潮”首期之后,有些人继第一代编辑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夏布罗尔和罗麦尔之后成为导演,陆续出现了吕克·穆莱、安德烈·戴西内、巴斯卡尔·卡内、让一路易·考莫利,后来又有塞尔日·勒·贝隆、达尼埃尔·杜布鲁克斯、雷奥·加拉克斯、奥利维尔·阿塞亚斯,虽然他们绝对没有形成可以跟1958年那代人相提并论的集体。保罗·维西亚试图通过_个制作公司(“对角线电影公司”)促进一群志趣相近的年轻作者形成一个集体,他们当中有让一克鲁德·吉盖、马利一克鲁德·特莱鲁、让一克鲁德-比埃特、雅克·达维拉、纪拉德·弗罗特一古达兹,但是这个尝试是边缘性的,因为他们的探索结果和国际影响始终非常有限。只有安德烈·戴西内例外,他在经历了艰难的起步之后,成功地在电影制作领域占据了相当于弗朗索瓦·特吕弗在娜·德纳芙不遗余力的支持,自1981年拍摄《美洲旅馆》开始,直到《我最喜欢的房子》(1993)和《窃贼》(1996)。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对法国电影来说是一个过渡时期。“新浪潮”的余波仍在震荡,传统形式的电影又重为人们所瞩目。一些资深的艺术家把传统和“新浪潮”手法相结合,拍出了富有个性的影片,如布努艾尔的《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1972)、《欲望的隐晦目的》(1977)、布莱松的《幻想家的四个夜晚》(1971)等。“新浪潮”的主将们则开始分化,戈达尔仍延续离经叛道的宗旨,拍了《中国姑娘》(1967)、《周末》(1967)等极左观点的作品;特吕弗向传统有所回归;拍了《阿黛尔·雨果的故事》(1975)、《最后一班地铁》(1980)等影片;阿伦·雷乃继续他对时间和心理的探究,向法国电影贡献了《天命》(1975)、《我的美国叔叔》(1980)等影片。此外,科斯塔一加夫拉斯的《z》(1968)、《招供》(1969)、伊夫·布瓦塞的《谋杀》(1972)、米歇尔·德拉什的《舞会上的小提琴》(1973)等影片分别从现实或历史揭露政治的黑暗,形成了“政治电影热”。70年代中期,法国还曾有过一个色情电影的高潮,但很快便销声匿迹。 “新浪潮”是电影有史以来发生的场著名的美学革命,在这个意义上来说,1959年的“新浪潮”的继承人只有让·厄斯塔什(从1963年的《有害的交往》到1981年的《阿利克斯的照片》)和菲利普·卡雷尔(从1969年的《处女的床》、1989年的《急吻》和1991年的《我再也听不到吉他声了》到1995年的《幻灭的心》),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延续着“新浪潮”先驱者们的实验和探索。 80年代的法国电影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创新运动,却也涌现了不少才华横溢的新人,给法国电影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们中间有的年龄并不轻,但就从事电影异常工作来说,仍属80年代新人,如克洛德·贝黑,他从早年当制片和演员发展到执导《让·德·弗洛莱物》和《甘泉琶依》这样的巨片,同时还担任了《熊》《情人》等名片的制片人。 ……
“新浪潮”(又称“电影手册派”、“作者电影”)作者电影的风格,在巴赞理论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下,大都以专注的手法记录或表现一个事件、一些人物。因而有很强的纪实性,不少影片都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比如:特吕弗的处女作《胡作非为》及可视其为续集的《喻吻》、《二十岁的爱情》、《夫妻生活》等等。这些影片都以一种空前未有的真实与诚恳征服了观众。戈达尔说:“新浪潮的真诚之处在于它很好地表现了它所熟悉的生活、事情,而不是鳖脚地表现它不了解的事情”。作者电影往往集编剧、导演、对自、音乐,甚至制片于—身,形成了统一的制片方式。从电影观念上看,“新浪潮”同先锋派一样,向传统电影观念发出了挑战,这两次电影美学运动都是对商业电影的有力打击。从形式上看,“新浪潮”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有着不少共同之处,所不同的是“新浪潮”与“新现实主义”在影片的主题与内容上却有所不同,“新现实主义”带有重大的社会性,而“新浪潮”却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主题:非政治性的电影。在新浪潮的作品中,人物似乎是随风来到人世,随风在世上飘泊,又随风而离开人世。《精疲力尽》是最说明这一点的。入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的电影。“新浪潮”的功绩之一在于战胜了某种禁钢,力图真诚地描写男女和爱情,暴露虚伪。他们所感兴趣的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受制于建筑在“善”与“邪恶”的传统观念。特吕弗拍摄的《朱尔和吉姆》(1962年)就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 法语法国网站整理 Myfrfr.com

摄影方法:摄影风格侧重于电影的照相性,摄影师们侧重于画面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制作。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自然主义的摄影风格出现。这一点紧紧和拉乌尔·谷达尔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谷达尔是戈达尔形影不离的摄影师,拍摄了从1959年一1968年间戈达尔的所有影片,还有一部分是和特吕弗合作的影片。由于“新浪潮”制作费用低、周期短,在实景中拍摄和即兴的导演、表演风格,便决定了谷达尔的摄影风格。他在摄影中更多地使用自然光和微弱光线的表现。他创造了肩扛摄影机、跟拍、抢拍等类似纪录片或新闻片的拍摄方法,形成一种极强的现实风格。谷达尔的这些风格赋予影片以自然、逼真、偶发的创作风格。在“新浪潮”的作品中,既顾及电影时空的完整性以及节奏的运动感,又出现大量的长镜头、景深镜头的摄影,特别是动用了一些十分灵活的移动摄影 Q—戈达尔说:“摄影移动是个道德问题”。他把美学上的追求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那时起,跟拍、长焦、变焦、定格、延续的全景摄影,成帧调节、摄影机的震颤相继作为艺术手段而动用。

音响处理:“新浪潮”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有时人物的对白都被淹没在音响中。那时,因为投资少,大都是同期录音、制作周期短,这是最省钱的办法。剪辑:蒙太奇在这里不再表达思想和解释心理的手段,而只是作为时空切割时的手段。“新浪潮”的导演们对电影的长度、节奏很感兴趣。他们实现了一种快速剪辑的方法,增加了电影的镜头数目。取消遮挡、化出化人、淡出谈人等传统手法,采用镜头之间的直接衔接,并在时空关系上进行跳接。这种剪接无疑加快了观众的视觉节奏,减轻了叙事的繁琐冗长。长镜头的使用是增加影片的真实色彩。而快速剪辑法是增加视觉的节奏感。从“新浪潮”之后,特吕弗和夏布洛尔的长镜头,戈达尔的跳接与快速剪辑,成为当代法国电影的基本艺术手段,一直为人所延用至今。 法语法国网站整理 Myfrfr.com

表演:与传统明星制度相对立,他们启用了大批不知名的年轻人做演员。同时,他们还汲取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非职业演员的方式,以及詹姆斯·迪思和马龙·白兰度的“不表演的表演”的风格。同时,“新浪潮”的导演还纷纷登场,出演他们影片中的角色。实际上,“新浪潮”也创造了自己的明星:贝尔纳戴特·拉风、让—保尔·贝尔蒙多。他们的表演完全摆脱了戏剧腔,真实、朴素、自然,总之,“新浪潮”对电影传统的语言、语法毫不在意。他们采用十分灵活的制片原则,导演不追求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是追求个人风格,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形成了“作者电影”的观念。同时,这种观念影响了德国、日本、美国,甚至全世界。

⑷ 推荐大片,最好是法国电影

1.弗朗索瓦 特吕弗:四百击/射杀钢琴师/朱尔和吉姆/柔肤/黑衣新娘/野孩子/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偷吻/女人就是女人/男性 女性/最后一班地铁/轻蔑/芳名卡门/中国姑娘/爱的赞歌

2.让 吕克戈达尔:筋疲力尽/新七大罪{一段}’/赖活’/枪兵’/卡拉比尼’/轻蔑’’/阿尔法城’/狂人彼埃洛’’/我略知她一二’/芳名卡门’/中国女人/女人就是女人’/华丽的咏叹’/向玛莉至敬’/侦探’/神游天地’/男性女性’——共17部。

3.路易马勒:通往绞刑架的电梯/再见,孩子们/与安德烈晚餐

4. 尚雷诺:母狗/大幻影/游戏规则/法国肯肯舞’——共4部。

5. 吕克贝松:地下铁/碧海蓝天/尼基塔(堕落花)/这个杀手不太冷/圣女贞德——3部

6. 贾克大地:节日’/胡洛先生的假期’’/我的舅舅’’——共3部。

7. 马塞勒卡内:天堂的小孩{2集}’’/红杏出墙’——共2部。

8.阿伦 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安巴德/我的美国叔叔/未完的战争/爱与死(原文)/深深的水(原文)——共6部。

9. 乔治克鲁索:恐怖的报酬{2集}’/象恶魔的女人——共2部。

10.夏布洛:表兄弟’’/朱门一芳邻/女鹿’/新七大罪(一段)/仪式(冷酷祭典)——共5部。

11.克劳德勒路许:男欢女爱/男欢女爱续/新悲惨世界(孤星血泪)——共3部。

12. 雷尼克莱曼:禁忌游戏/阳光普照——共2部。

13. 马克斯奥夫尔斯:轮舞/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共2部

14.贝特杭塔维涅(贝特朗塔维尼埃):乡村星期日/诱饵(新鲜诱惑)’——共2部

15. 尚考克多:诗人之血/奥尔菲的遗言——共2部。

16.雷尼克莱:巴黎睡眠’/幕间’/巴黎屋檐下’/还我自由’——共4部。

17. 安得烈泰西内:巴洛克/情陷夜巴黎/野芦苇(野恋)——共3部

18.贝特杭布利叶:圆舞曲女郎’/掏出你的手帕/美的过火/我的男人(浪的过火)——共3部。

19. 艾力克罗相:无情世界/爱国者——共2部

20. 亚伦可奈:世界的每一个早晨

21. 昂勒勾勒比:长久的缺席(长别离、悠长的不在)’

22.艾力 侯麦:喜剧与箴言系列{1.绿光(难得有情郎)’2.沙滩上的宝莲3.我女朋友的男朋友4.飞行员的妻子(爱情追踪)}/六个道德故事{1.女收藏家(床上故事)2.三心二意(三分钟恋爱)3.苏珊的恋爱短跑4.一夜心情(我与幕德的一夜)5.午后之爱6.情迷伊膝上(克莱尔之膝)}/巴黎的约会/四季——共11部。

23. 罗勃 布列松:乡村牧师的日记

24. 丹尼斯阿康:蒙特利尔的耶稣

25. 艾格妮丝荷兰:欧洲欧洲/神秘的花园/金蚀狂爱——共3部。

26. 梅尔维尔:赌徒鲍伯/仁义(红圈)/大黎明——共3部。

27. 约塞奥方尼:基诺与郭陶/波西米亚人——共2部。

28. 拉莫里斯:红气球/白马——共2部

29. 马修 卡萨维茨:仇恨/

30. 奥迪阿尔:自制英雄

31. 克劳德 索泰:奈利和阿尔诺先生(真爱情未了—法国恺撒大奖)

32. 让—雅克 阿诺:玫瑰的名字(魔宫传奇)/情人

33. 黑店狂想曲/天使爱美丽/迷儿城(童梦失魂夜)

34. 米娜 塔南博恩(法国恺撒奖最佳处女作奖)

35. 野兽之夜(法国恺撒奖最佳影片)
36. 一个法国女人(一生的爱都给你)
37. 冬之心(威尼斯银狮大奖)
38. 白色婚礼
39. 芳芳
40. 初吻(i、ii)
41. 玛姬丝(路易十四的情妇)
42. 非常公寓
43. 前世今生(人皆有死——波伏瓦原著改编)
44. 让 雅克 贝奈克斯:巴黎野玫瑰(37度2)
45. 帕特里斯 谢罗:玛戈皇后/那些爱我的人请上火车——共2部
46. 我的玫瑰生涯

⑸ 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小众电影,情节比较新颖特别的、内容比较温馨感人的~

我非常爱看电影,我不爱看大片,特别喜欢自己寻觅出好看的电影,揭开神秘的面纱后,发现它很好看的成就感与喜悦!也疯狂的喜欢把自己喜欢的推荐给别人,别人和我说好看的快乐!以下是我大学三年看过一百多部电影中比较喜欢的,希望你也能够喜欢啊!

中国香港:《饺子》:根据李碧华小说改编的,非常鬼魅的故事,暴露了人的贪得无厌的追求,值得深思。
《十分爱》/《独家试爱》/《我的最爱》:有点三部曲的性质,情节意想不到,前两部可能会让人对爱情失望、怀疑,但第三部还是很心酸的感人。里面的歌很好听。

泰国的:《小情人》:小孩子青梅竹马的故事,勾起我们童年的回忆,温馨而美好。
《荷尔蒙》:青春期的萌动与快乐,四种不同的青春爱恋,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爱久弥新》:浅浅的爱恋,一对年轻人与一对老人的爱情都让人赞叹。
《暹罗之恋》:一种意境在心底时常涌现,像一杯茶,越品越有味道。
《恶魔的艺术2》:场面有些恶心,但绝不是故弄玄虚。却揭露了人的贪念与报应,一定要看到最后结局,非常意味深长!
《晚娘1》:也许它有些露骨的场景,但一直觉得这是个非常美丽,深深忧伤而悲情的故事。

印度的:《地球上的星星》:当所有的人都瞧不起这个小男孩,但只有那位老师给他以支持,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韩国的:《卑劣的街头》:不同于港式黑道武打片,给人以人性的沉思,我大一时的冬天看的,整宿都不能入眠。
《假如爱有天意》:虽然剧情是不太新颖,但真的很经典,意境,音乐很美!
《我脑海中的橡皮檫》:韩国式爱情故事,但将它当做美丽的童话还是不错的!
《雏菊》:中韩合拍的,演员不错,音乐是非常经典的!

日本的:《情书》:很经典,看似很淡,却一直有种感觉、味道在心中挥之不去。
《千与千寻》:宫崎骏的经典动画片,却让人有种人生体悟。
《穿越时空的少女》:据说是很久前的一部漫画改编的,但剧情还是很先进的,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尤其是结局。
《现在,只想爱你》:秉承了日本电影的风格,淡雅,纯净的爱情。
《大约在雨季》:关乎亲情、爱情的奇异故事,令人感动。
《萤火虫之墓》/《我想成为一只贝壳》;都是从一个平凡人的角度侧面揭露了战争的无情与冷酷。
《多罗罗》:刚看的,神奇的除魔故事,视觉很冲击。
《海猫》:叔嫂的不伦之恋,但依旧让人感叹爱情的无奈与美好。
《死亡笔记真人版》/《L改变世界》:不是鬼故事,也不是恐怖片,情节引人入胜。
《入殓师》:08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黑马,独特的视角,让人们正视死亡,死亡不是终点,而是新一段旅程的门。

欧美: 《香水》:很鬼魅的故事,与众不同,画面非常美丽。
《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美丽的女人妖娆的眩晕。
《孤儿》一个惊悚而意想不到的故事,小女孩的演技非常好,还有那位母亲。
《歌剧魅影》电影版:女主角声音很曼妙,还有魅影,他的声音很有磁性,他是个悲剧人物,值得我们的同情。
《墨水心》:虽然褒贬不一,尤其是魔法电影充斥的今天,但我觉得还是有可看之处的!

⑹ 为什么我找不到这个电影的名字

[2011][法国][花 Love and Bruises]

导演: 娄烨

编剧: 刘捷

主演: 塔哈·拉希姆 / 任洁 / 加里·勒斯培 / 邵思凡 / 源利华 / 尚于博 / 崔卫平 / 张献民 / 曾美慧孜 / 樊尚·罗蒂埃

类型: 剧情 / 爱情 / 情.色

官方网站: www.loveandbruises-lefilm.com 电影下载:http://www.hd180.com/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中国大陆

语言: 法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1-11-02(法国)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母狗 / 婊子 / Bitch

IMDb链接: tt1650831

剧情:

一段绽放在北京的中法恋情凋谢后,花(任洁 饰)决定辞去在北京当老师的工作,前往巴黎寻回男友,但终究还是没能令其回心转意。在陌生的城市游荡,迷路的花偶遇了一位法国蓝领马修(塔哈·拉希姆 Tahar Rahim 饰),马修即刻向这位中国姑娘大放殷勤,并暴力地占有了她,而绝望的花也误打误撞地对马修萌生了情愫。虽然马修疯狂地爱着花,但他和他的朋友们却似乎一直把花当婊子看待,两人之间的裂缝渐渐判若鸿沟。在巴黎浑浑噩噩的度日以及与马修间的爱怨龃龉让花开始想家,她开始探寻,在性与爱之间,自由与乡愁之间,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本片根据旅居巴黎的中国女作家刘捷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