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电影院如何分成
扩展阅读
美国音效震撼的电影 2024-06-24 21:15:09
类似韩国失踪的电影 2024-06-24 21:06:34
电影网1905官方下载 2024-06-24 20:57:54

电影院如何分成

发布时间: 2024-06-15 17:39:39

① 电影的分账是怎么分成的

1.就是投资方,和制片方,运作方的票方分成,比例4:4 :2大概这样分成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睁誉首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虚闷,电影院悉数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8.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成本6000万人民币,目标票房2亿以上,在中国做电影宣发合理的宣发成本是目标票房的10%上下。也就是再拿出2000万左右作为宣发费用。总成本是8000万人民币,不考虑其它回收渠道的话,按上面的算法,确实要2.4亿才能回本。

扩展内容

分账影片

顾名思义就是一部大片在别的国家放映票房收入按分成分配。

比如美国大片在中国放映,(版权不卖给中国,以增加他的收入)他会以分账的形式向中国引进,这样票房成绩所取得的利润他会拿较多的比例!

②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简称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

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但该分账阶段只存在于大片,小片没有。

最后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净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这57%(即50% + 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这43%。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那么只剩下43% - 15% = 28%归属制片方,即Δ的28%才是制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会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百分点,一般占Δ的3~5个点。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43% x Δ 中的3~5个百分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Δ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 63%。

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本身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只一家,因为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于是会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与“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但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一部电影除了票房收入还有哪些渠道能够获得收益呢?

1、电视版权:即电视放映权。比如央视或一些省级卫视会购买某些电影(主要是大片)的电视播映权。

2、网络版权: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乐视网等为主要买家。

3、海外销售:面向中国港澳台地区、海外国家的院线、电视销售版权。

4、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各类专项补贴。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国巨幕两种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上述这些非票房收入,有时也比较可观,主要都归制片方。因此近年来制片方都在不断加大并积极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润最大化。

③ 电影票房怎么分成

问题一: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 *** 补贴:主要是 *** 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 *** 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

问题二: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占多少 导演 演员 有自己的片酬 也有可能有分红 院线制片方的的比列是45:55

问题三:想要投资电影分票房,怎么做啊? 最近出来个app可以分票房的,就是幕客,100块就可以投了,挺便宜的倒是。建议你先下着玩玩,投资这种事不要急。

问题四:电影票房分成 电影票房怎么分成 5%电影专项基金,3.3%税,制片方39.43%,院线占52.27%。 制片方和影院的比例不同的片子也不一样的。。。大概就这么分的。。

问题五:一部电影的票房假如是10亿,那么这10亿元究竟会谁分了呢?导演还是影院的老板? 票房怎么分法规和行业协会都是规定好的,不是哪个导演或老板随便拍拍脑袋决定的
对于国产电影,票房按如下分成:
电影发展专项基金5%,交给国家电影管理部门
消费税3.3%,交给国税部门
剩下的部分42-48%给制片方和发行方
52-58%给院线和放映方
进口片又分两种
一种是批片,就是有进口权的国内发行方(国内就中影和华夏两家有进口的权)一次性付给国外制片方一定的费用(一般最多不超过100万美元),票房全部归发行方、院线和放映方所有,绝大多数非好莱坞电影都属于批片,部分好莱坞B级制作的电影(投资额在8000万美元以下)也属于批片;一种是分账大片,按国外制片方35%,国内发行方17%,放映方48%分配票房,基本都是好莱坞电影。
如果还不明白请网络“易网络:电影的票房如何分配?”有更详细的解释
导演拿多少和票房没有必然联系,有的是拿死工资的,票房再高也分不到他头上,也有的确实是按票房分成的,但这种情况比较少,有的是票房高于多少会得到额外奖励,具体要看拍这片时导演怎么和制片公司签合同,没有统一的规定。
现在影院都是计算机售票的,胆是和行业主管部门联网的,是做不了假的,就像卖彩票的网点也对销售额做不了假一样的道理。

问题六: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占多少? 我就说几点,上面回答说的税金和电影专资的比例都对,但是院线拿不到5%的票房,现在院线只能拿到大约2%,甚至很多院线都只拿到1%。然后院线目前对于影院的排片已经无法影响,尤其是签约加盟的私营影院,

问题七: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占多少 电影院线,简称院线,是指经营者通过掌握相当数量的电影院,在某一城市或地区建立放映网络,垄断某一新版影片的公映,从而获取巨额经济利益的经营体制。
影院,是纯粹放映电影的地方,被院线控制。
发行方,与影院直接接触的,为影片做宣传的,会投入一些费用。
制片方,毋庸置疑,电影的制造者,最先出钱风险最大,完成电影制作给发行方。
电影分账:院线+影院+发行方+制片方+税收
比例差不多:院线与影院:制片方:发行方:税收=4:3:2:1

问题八:电影票房的收入是归谁所有的 以100块票房为例:
国家直接先扣掉5%做为电影专项基金,3.3%的税款 ,这部分8.3%,就剩下91块半了。
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
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总票房 ─ 3%电影基金 ─ 5.5%税款 ─ 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发行总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发行收入 (电视、音像、网络、 *** 奖金、海外……)
发行方要在发行总可分配收入中逐项减掉下面几项内容后,才是片方所得: 1.发行佣金 2.导演或主创明星奖励(有或者没有) 3.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拷贝费+宣传费等) 4.税金(往来发票都是要交税的)

问题九: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比例各占多少 没有一定之规。

④ 院线如何票房分账

作为一个资深电影从业者,经常被问到国产电影票房的核算流程。所以,今天阿涛就写一篇长文,给读者详细讲解一下。

第一步,统计总票房。

所谓总票房,是指一部电影目前的全部电影票收入。灶链

所有在中国大陆公映的电影均应纳入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办”)指定的“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全国任何一家影院均应安装该系统)。管理委员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等部委联合组建,共同负责。官网是“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其数据是制片方和发行方。

目前民间也有很多电影票房统计平台,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国产电影票房核算的依据。

第二步,上缴国库:总票房8.3%

这部分包括两项费用:

1.电影产业专项基金:所有电影的总票房必须先向“专项基金办公室”缴纳5%的电影产业专项基金,由各影院每月向“专项基金办公室”缴纳,上缴国库。

2.特种营业税:所有影片的总票房都要缴纳3.3%的特种营业税,也就是要向国税和地税缴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抵扣缴纳。

扣除总票房的8.3%,我们称之为“分割票房”。

第三步:支付中间发行代理费:“分割票房”1%-3%

净票房低于6亿元0元的,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将收取可发行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

那么,1%或者3%呢?

由于票房越小的电影越需要国家和国企的支持,因此,“中影数字”可以对分账票房-6亿元的电影收取3%,分账票房-6亿元的电影收取2%,分账票房-6亿元的电影收取1%。

分割票房扣除“中间代理费”(为方便计算,我们简称为“V”)后的剩余部分,将由院线、影院、制片方、发行方按比例分配。

第四步:影院与影院之间的独立账户:V.57%

剩余票房(即分账票房减去中间代理费)中,院线可得V.50%,影院可得V.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可得V.43%。

如果影院和院线腊辩卜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和金逸,那么它独享其中的57%;如果制作方和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其中的43%。

第五步,发卡行分账:V.5%-15%

注意这里的比例指的是V (5%-15%),之前的分账比例几乎是无弹性的,而这里的比例是很有弹性的。

为什么弹性这么大?

第一,生产商和发行商的博弈关系。电影质量特别好,票房潜力巨大,会诱使发行方让步。如果影片质量一般,票房风险系数相对较高,发行方就会保守,最大限度地多拿分成,保护自身利益。

还有就是双方的谈判条件,比如要求发行人支付公告轮穗费,保证发行,发行人甚至有可能把比例调整到更高的水平。

第六步,生产者分割账户:28%-38%

这里的生产者,简称“生产者”,包括生产者和投资者,在业内称为“主投资者”和“从投资者”。主要投资方是控股方,只能是一方;投资方是股东,往往不止一个,主要投资方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作方。

多少投资人分享票房,取决于每个投资人在总投资中的地位、优先级和份额。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国产电影票房核算的基本规则,会根据发行影院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

很多朋友都有过疑惑,主要是不知道分账顺序,或者不知道哪个数据习惯

电影是一座金矿,蕴藏着无尽的奇妙财富,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我是电影《掘金者阿涛》。和我一起走,一起发现电影里的金矿!

相关问答:电影如何投资,收益怎么算的?

摘要 电影投资,是很多人感兴趣却又不甚了解的一个行业。大家不知道电影投资收益怎样计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尽的介绍一下。 在投资电影的过程中,和电影第一出品方签署了版权份额转让合同,那么我们的收益主要有哪些方面呢? 刚开始接触的投资人很可能认为电影这一块只存在票房分账,其实并不如此,投资的收益还包括很多方面。 1、电影票房收益一部电影上映结束后,会有一个总票房,投资者可以去猫眼上看,这个是准确的票房数据,票房出来后,投资者参与分红的票房,并不是总票房,而是净票房。 一部影片的净票房,它的分账是税收占比3.3%、电影发展基金占比5%、宣发商占比5%—7%、电影院占比51%—57%、到最后投资人的占比在33%—40%之间(部分影片占比在43.7%以上,具体参考电影投资分红表),所以当咱们知道自己的投资金额占比。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6 电影如何投资,收益怎么算的? 电影投资,是很多人感兴趣却又不甚了解的一个行业。大家不知道电影投资收益怎样计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尽的介绍一下。在投资电影的过程中,和电影第一出品方签署了版权份额转让合同,那么我们的收益主要有哪些方面呢?刚开始接触的投资人很可能认为电影这一块只存在票房分账,其实并不如此,投资的收益还包括很多方面。1、电影票房收益一部电影上映结束后,会有一个总票房,投资者可以去猫眼上看,这个是准确的票房数据,票房出来后,投资者参与分红的票房,并不是总票房,而是净票房。一部影片的净票房,它的分账是税收占比3.3%、电影发展基金占比5%、宣发商占比5%—7%、电影院占比51%—57%、到最后投资人的占比在33%—40%之间(部分影片占比在43.7%以上,具体参考电影投资分红表),所以当咱们知道自己的投资金额占比。 首先一部影片,我们可以查询到它的总票房,我们要根据总票房的金额来计算出它的分账票房。公式如下:投资方的可分账票房(也就是投资方能赚到的钱)=总票房- 3.3%(国家税收)-5%(国家电影发展专项基金)-(50%~57%)院线分账。所以一部电影投资方通过院线票房能够赚到的钱大概是这部电影总票房的30%~42%,根据不同的院线收费标准的不同,它也是有一个区间范围的。那么个人投资成本个人影视投资收益= ——————————%*可分账票房影视项目总投资成本这就是你个人参与影视投资能分到的钱的大概数额。当然这只是个大概数额,还有好多细节产生的费用,比如说中影数字代理费等,在这里呢,我就不给大家做详细讲解了,如果感兴趣的可以留言给我,我再给大家介绍。 下面我们拿吴京投资的《流浪地球》举个例子,《流浪地球》总投资3.2亿,吴京投资6000万,占整个《流浪地球》项目总投资的18.75%。而《流浪地球》的总票房是46亿投资方的可分账票房大约为40%可分账票房=46亿X40%=18.4亿中影数字代理费大约为5000万所以,吴京的影视投资收益大概为18.75%*(18.4亿-5000万)≈3亿投资6000万,赚取了3亿,5倍的投资回报率。 电影投资怎么计算亏损的 好的谢谢

相关问答:《长津湖》投资13亿多,那多少票房才能收回投资本钱?

最近几天《长津湖》非常火热,上映几天票房就过10亿,连续打破了多个记录,已经成为国庆档最大的赢家。

而《长津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个票房成绩,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因为这部电影不论是制作成本,还是演员或是导演都是顶级的配置。

我们先来看一下《长津湖》的配置和投入

1、导演:徐克,林超贤,陈凯歌,一部电影由三位顶级导演指导,这是非常罕见的。

2、演员,除了导演阵容强大之外,演员的阵容也非常强大,演员包括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胡军,李晨,张涵予,唐国强,韩东君,欧豪等等演员,此外还有很多明星友情出演,比如张国立,林永健、黄轩,郑恺,张嘉译,李幼斌等等,这个演员阵容相当强大,而且大多数是实力派演员。

3、群演庞大

除了主演阵容强大之外,《长津湖》的演员阵容也非常庞大,为了真实还原场景,基本上都是动用真人在外景拍摄而不是勾绿布,为此参加《长津湖》拍摄的人数超过7000人。

再加上这部剧的后期制作团队,整体参与过《长津湖》的人员多达1.2万人,不仅是在投资成本上在影史上留名,其团队人数也堪称这些年国产影片之最。

4、投入庞大。

长津湖从2019年开始准备,2020年开拍的时候,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中途一度被中断,还损失了1.5亿。

这部电影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场景,很多都是在外景拍摄,所用到的很多道具都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打造,光是设备成本就非常高昂,比如80辆美式坦克就是按照1:1的比例打造出来的。

也正因为演员众多,而且拍摄过程艰难,道具成本高昂,所以整个《长津湖》的制作据说投入达到13亿元,这个制作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那《长津湖》需要达到多少票房才能回收成本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电影票房的分成,一个电影的票房并不会全部落入制片方的手里,而会有多部分构成,扣除各项费用之后,真正落到纸片方手里的已经不多。

目前我国电影的票房分成具体如下。

1、电影事业专项基金。

不管电影是否赚钱,电影事业专项资金都必须缴费,目前电影专项资金占电影票房的比例是5%。

2、特别营业税。

目前电影特别营业税的比例是3.3%。

扣除电影事业专项基金和特别营业税之后,剩余的票房才属于净票房,相当于净票房占总票房的比例是91.7%。

净票房再按以下几项继续分成。

3、中数代理费。

国内上线的电影基本上都是通过数字来保存,而目前这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中影操作,因此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代理费,这个费用在1%~3%之间。

具体计算标准是:电影的总票房扣除专项基金以及特别营业税之后,再扣除6个亿,如果这一数额大于1亿元,那将征收3%,如果这一数额大约2亿元,增收2%,如果这一数额超过3亿元,那将征收1%。

按照《长津湖》这个票房,基数肯定大于3亿元,所以对应的比例应该净票房的1%。

4、电影院分成。

目前绝大多数电影都是通过电影院播放,电影院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在一部电影当中影院能够分成的比例是最高的,目前影院的票房分成可以达到净票房的50%。

5、院线分成。

院线可以说是电影的分发渠道,院线会先跟出品方合作,然后再将电影分发给各大影院,在这个过程当中,院线收取的分成比例大概是净票房的7%左右。

6、发行代理费。

一部电影拍摄完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你还需要宣传,需要包装,这个过程基本上都是有一些专业的公司发行代理,这个代理费一般是净票房的5%~15%,一般情况下在7%左右。

7、制片方分成。

扣除以上6项费用之后,剩余的票房才属于电影制片方,相当于一部电影当中,投资方最终能够分到的比例大概是净票房的35%左右,或者总票房的32%左右。

如果制片方和发行方是同一家企业,那么他们最终能够分到的票房是净票房的42%左右,或者总票房的38%左右。

按照这个电影票房分成,如果《长津湖》制片方和发行方不是同一家,想要收回13亿的成本,那么总票房至少需要达到13/32%=40.6亿元。

那《长津湖》这部电影有没有可能收回成本呢?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收回成本应该问题不大,长江湖上映几天票房就迅速突破10亿,按照目前票房走势来看,最终票房有可能突破50亿。

所以最终制片方不仅可以回收成本,还有可能获得3亿以上的回报,当然最终是亏还是赚,还要看《长津湖》最终的票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