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国内农村现实题材电影有哪些
扩展阅读
日本好看的动漫电影下载 2024-07-01 03:12:38
美女照顾瘫痪男子电影 2024-07-01 03:03:15
十部灾难电影有哪些 2024-07-01 02:50:34

国内农村现实题材电影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4-06-28 11:03:30

⑴ 寻找一部乡村题材的电影。

绝对是《上学路上》,我当初看到那个小女孩坐在车上要去嫁人的时候我就哭了出来。太感人了。这小女孩很能干的哦。

再给你贴段材料吧
中文片名:《上学路上》
原 名:《让我听听你的手》
导 演:方刚亮
编剧/制片:赵冬苓
摄 影:张 皓
领衔主演: 吴 旭--饰 王燕
艾丽娅--饰 王燕妈
杨树林--饰 校长
影片分析
王燕面临着交不上学费而辍学,她不想象好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她决心在暑假里自己挣学费。为了凑够去枸杞园摘枸杞的车费,她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又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钢笔,喜欢王燕的老师,高价买走了钢笔,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
影片分析
故事发生在我国边远山区(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还有遗存),故事片的主人公是正值豆蔻年华的王燕。面对突长的学费,在王燕和她的两个弟弟之间,王燕妈妈选择供两个学习还不如王燕一半好的两个男孩读书。再指望妈妈改变心思无望的情况下,王燕开始著手赚学费。
这一段主要应该指明影片的主题思想,即本片通过小学生王燕为能够上学而在假期挣学费的曲折经历,真实地展现出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生活状况,生动地表现出这里的孩子们渴望知识、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影片集中镜头,用大量的篇幅记录了王燕赚车票钱的经过。王燕的第一笔收入是靠十个鸡蛋换来的。初来乍到的王燕在市场与一位衣着整洁的女士谈论价钱,不想鸡蛋突然被推车路人踩坏,最终只能得到推车路人赔给她的2..5元!回家后又莫名其妙的被妈妈和村里的几个人拉去相亲,结识了被她成为“骗子”的相亲对象。她留意到他身上的圆珠笔,最后以1.7元的高价买下了原价0.8元的笔,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笔以两元的价格卖给王老师,知情的王老师明白她的心意,用5元的更高价格买下她失而复得的笔!
这时的她准备先欠下5元乘车去固水,结果被拒绝。与此同时她也得知了圆珠笔的真正价格!而后她准备养只羊羔,这样可以更快的赚到剩余的车费!经过一番周折她最终将羊羔买回家中。可是这使得村子里刚好是轧胡麻的季节,她没有给小羊割草的时间,最后用1元钱买来糖豆哄着两个弟弟给小羊割草。不久糖豆就快吃没了,于是她用刀将剩下的糖豆切小,顽皮的两个弟弟立即发现后决定“报复”姐姐——将姐姐用来测量小羊身长得木棒折断一拳大小。几天后,王燕去测量小羊的长度,发现小羊照比木棒长长了一个半拳头,便兴冲冲的抱着小羊跑向市场。面对政府退牧还草的政策和价格走低的绵羊市场,王燕最终在好心路人的指导下来到了收购站,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态以85元的价格将羊卖掉。
这时的她已有8.8元,还差1.2元就可以去固水靠采枸杞赚学费了!
可就是这最后的1.2元难住了王燕,但是坚强而又倔强的王燕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市场上走动,寻找挣钱的方法。不知不觉的竟又遇到了自己的相亲对象——“骗子”,最后两人决定做一回牙行,这样凭借“牛马五元,羊一元”的行规,就可以轻松的赚到剩余的1.2元钱。虽然这门生意险些失败,但王燕强烈的上学愿望最终打动了买羊的大叔,成功的拿到了剩余的钱。
影片在此时已经进入到片尾。本片最后的十几分钟里通过对王燕成功乘上车子的镜头放大,对她赚钱的过程略去,以及对她在开学典礼当天匆忙赶回时,为好友三花卖新笔并将笔送到三花手中的两个细节的追踪记录,最后在王燕的一声:“学杂费24块8,我赚够了!”的满含骄傲与兴奋的话语中将镜头淡出。
以上几段基本是叙述剧情,建议删去。不如结合剧情来分析王燕、母亲及老师等人物形象,借此来阐述影片的思想内涵。之后可以谈影片的题材选择,即创作者将视角聚焦于西部贫困地区,表现孩子们的渴望和努力。其中王燕的生活环境和压力应该具体分析。

接着重点分析影片的情节设置,影片首先设置了一个主人公所面对的困境,即上学需要学费,而这笔学费对于王燕而言,简直难如登天。之后影片通过投卖鸡蛋、买笔、养羊羔、摘枸杞等情节,生动具体地展示了王燕为挣到学费所付出的努力。这些情节并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人物思想发展和人物性格呈现的过程。这个部分应该具体分析。
本片还有一条在影片后半截才出现的暗线,即县里拨了一批钱款用来辅助贫困学生,名额为8名学生,各个家长可谓是费尽心机,尤其是王燕的妈妈,但影片的最终王燕还是没能被评为辅助对象,不过开学典礼的时候她已经挣够了全部的学费。此外她还挣出了回家的路费以及满足三花姐想留一支笔的愿望的钱款!
这一段可以,但还应该与人物塑造紧密相连。
影片以时间的先后为标准记录故事的发展历程,使得影片不仅真实,而且使人能够更好的贴近主人公的生活,以及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影片主人公——王燕在曲折艰难的赚学费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在冗杂的社会里保守着自己的心愿,并为之付出,努力,拼搏,奋斗……纵然并面对即将辍学的可能但依旧坚强的依靠自己单薄的力量反抗着生活,反抗着命运!
这一段可以移到情节分析之前,为分析情节提供方便。

本片主要以自然地黄土景色为背景,以这种荒凉而单调的景致,来映衬王燕内心对为好未来的憧憬。在片头,生活在远离森林地区,不知森林真面目的她对“森林”二字的理解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有梦想有理想的女孩儿。
这一段乃至后几段,主要影片的拍摄、色彩、光线以及细节等,具体分析创作者如何通过可视可感的图像、声音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这部分也要抓住重点来分析。

全片的音乐背景十分简单,但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对仿佛十分枯燥的王燕奔跑的镜头来说,音乐的相嵌便使人们不觉乏味!在同类镜头中的同一音乐的反复使用,使人能够更加熟悉并铭记影片的内涵。另外,片中姐弟三人推秸秆回家时背景中融入的音乐,对表现当地民俗,渲染当地生活的艰苦都有独特用意。
本片主要意在表明中国边远山区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尤其是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当家里经济紧张的时候,很多家长都选择让女孩子下学,理由就是女娃上学也是给别人上的,没有用!由于我国边远山区人们生活水平低,经济上困难,再加上残余未退的封建思想,所以常常断送女孩子的美好未来。
这一段可以整合到第一段中,意在谈影片的主题思想。
影片最令人感动的镜头主要集中在影片的最后,影片所反应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冲突之一。可以说影片还是很值得大家来观赏的,建议大家有机会来欣赏一下本片!
结尾是对影片思想及艺术性的概括。
幕后花絮
这是一部以著名的《马燕日记》为创作由头、以全新手法表现西部孩子求学故事的电影,孩子们为改变命运追求知识而付出的巨大努力。马燕出现在那块土地上是不奇怪的,不仅仅因为西海固独特的美更容易吸引国外的目光,更因为那块土地给予了马燕不屈从命运的精神和活力……
精彩视点:
《上学路上》是一部以著名的《马燕日记》为创作由头、以全新手法表现西部孩子求学故事的电影,这也是影视工作者献给全国少年儿童的一份节日厚礼,山东影视中心希望“用这样一个国际性的题材感动世界”。
大西北的宁夏,对许多人来说是遥远的、平生从未涉足的一片黄天厚土。2003年夏初,本片的编剧、山东影视中心影视部主任赵冬苓应邀前往采访时,宁夏西海固女孩马燕的求学神话引起了她的注意。应该说,马燕的命运,是被到西海固参观的法国公使夫人改变。马燕的妈妈,一个精明的农村妇女把马燕写的三本日记塞到了公使夫人手里。不久后,这三本日记通过法国驻华记者韩石到了法国,先在法国《解放报》上发表,引起法国社会哄动,然后正式出版,在欧洲成为畅销书,先后被翻译成六国文字,最近又“出口转内销”回到了中国。
2003年10月,《上学路上》(原名《让我听听你的手》)在经过四次修改后,完成初稿。客观地说,《上学路上》只是一部儿童电影,但它所表现的主题又远远超出一部儿童电影的范畴。作为一部反映西部儿童求学的艺术影片,《上学路上》较之国内相似题材的影片《一个也不能少》、《草房子》、《美丽的大脚》,以及伊朗电影《小鞋子》、《天堂的颜色》、《何处是我朋友家》、《让风带着我飞》,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本片的主演吴旭尽管还是一个孩子,但早已是蜚声荧屏的小童星。凭借电影《一声叹息》里的“梁月月”,吴旭拿到了第24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表演新人奖,而《大明宫词》中的“小太平公主”、《人间四月天》里的“小幺妹”,无一不证明着吴旭这个地地道道北京孩子的表演实力。
除了吴旭值得关注外,本片的创作阵容不可谓不大。著名导演黄建新出任本片的监制,“第47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大会唯一女演员提名、“金鸡”奖最佳女主角、“金爵奖”最佳女演员艾丽娅饰演“王燕妈”,“飞天”奖最佳男主角杨树林饰演校长。如此豪华的创作阵容,难怪影片刚刚制作完成,就把眼光瞄准了当年金鸡电影节,并一举获得了最佳儿童片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和最佳编剧奖三项大奖。
附资料:
《马燕日记》是由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在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失学女童的日记,2002年由韩石整理后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法国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其版权被转售多个国家,包括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日语和英语,并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日记讲述了一个西部乡村女学生的日常生活,她对上学的渴望,对自己可能辍学的担心,妈妈不让她上学造成的痛苦,以及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从中你可以读到边地生活的极端困苦,更能读到困苦环境中永不泯灭的人性光辉——一个花季少女对生活的憧憬和困惑,对亲友的关爱,对命运的不屈的抗争,以及对教育和社会进步的渴求。

⑵ 反映农村大山里的电影

天堂之路》反映农村打工妹回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追你到天边》是讲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为自己的儿子报仇的故事,既感人又好看
《荔枝红了》是一部反映农村干部现实生活的故事影片
《会说话的风筝》是反映儿童生活的影片,但也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也值得一看
《证书》一部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电影
《果实》一部勾勒陕北农村风情画卷的影片
《燕衔泥》新农村题材电影,讲述了一个性格刚强的村支书张占廷带领村民舍弃令全村人发家致富的小煤矿,进行转型发展旅游的真实事件。
《桃花村》是一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的电影
《圣水湖畔》 20集电视连续剧 讲述了一个保护耕地、树立粮食安全意识的故事。
《稻花飘香的季节》 二十集电视连续剧 本剧——以江汉平原上由两个行政小村并村后的变革与发展为主题。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影片
《山的那一边》 这是讲述一名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
《烧锅屯钟声》8集农村题材连续剧 为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组织部副部长杨天虹进驻烧锅屯,为村民先后解决了集资款、土地、失学儿童等一系列问题,烧锅屯终于有了掌声与笑声。
《山坳里的庄户人家》是一部农村题材的二十二集电视连续剧,该剧故事发生在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中国农村
《年年月月日日》一部反映农村青年农民的生活
《庄稼院里的年轻人》是一部反映农村改革开放奔小康过程的现实题材作品
反映80年代农村题材的电影:
《生财有道》
《月亮湾的笑声》《喜盈门》《咱们村里的年轻人》
相信至今仍为人们所记得。这些电影,影响了无数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思想观念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⑶ 农村剧的优秀影片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精神面貌有哪些变化,农村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是最好的“纪录片”。在今天盛行的大片和一些无病呻吟的电视剧面前,农村题材的影视剧依然生命力旺盛。农村剧的鲜明特色是:根植于生动、鲜活的生活;能真实反映农村的各种新变化、新面貌;有一批善于汲取农村养分、并愿意为农民服务的创作队伍。
在长春电影节上,10部“改革开放30周年群众最喜爱的农村题材电影”评选结果揭晓,《男妇女主任》、《美丽的大脚》、《秋菊打官司》、《留守孩子》、《咱们的牛百岁》、《人生》、《两个人的嘉宾》、《一个都不能少》、《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获此殊荣。
上世纪80年代曾创作出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的韩志君、韩志晨兄弟,目前正在打造新“农村三部曲”《八月高粱红》、《九月谷子黄》、《十月大豆香》。8月18日,首部《八月高粱红》在吉林蛟河开机。8月30日,国内第一部反映农村留守妇女的电视剧《女人的村庄》在辽宁辽阳完成拍摄。该剧由《乡村爱情》系列的编剧张继担任编剧。
从《咱们的牛百岁》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领导、帮助“懒汉组”不断进步,到“男妇女主任”自编自演文娱节目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再到如今农民“刘老根”办起了乡村游,农村留守妇女开始艰辛创业,农村剧的题材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和完善。
30年来不断涌现的农村剧,实际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展变化的一部“编年史”,也是当代农民30年来心灵史的写照。 《喜盈门》:新中国影片观众人数新纪录
在10部“改革开放30周年群众最喜爱的农村题材电影”中,有两部是山东籍导演赵焕章执导的,那就是《喜盈门》和《咱们的牛百岁》。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话语中心是农村的经济改革,家庭内部的争端成为社会焦点。适时而出的家庭伦理道德片《喜盈门》以北方农村一个家庭婆媳之间的争端为主要内容,关注了传统伦理道德特别是尊老爱幼、赡养老人在经济改革年代的农村的失落问题。《当代中国丛书·当代中国电影卷》记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喜盈门》发行各种规格拷贝达4000多个,观众达1.7亿人次,创造了新中国影片观众人数最多的纪录。”导演赵焕章说,《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都是上影厂拍的,先在上海放,观众的笑声是三四十次,到了济南放,观众的笑声是七八十次。到烟台放,观众的笑声则达到一百多次,到了县城,笑声是一百二三十次,而到了农村,笑声是一百七八十次。“我认真地数过。我就感慨,这样的电影,越靠近农村,越靠近农民,越靠近家乡,掌声就越多。” 《人生》:20多年后看也不过时
1984年拍摄的电影《人生》,改编自作家路遥的同名小说,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特定的中国国情,镜头在陕北特有的黄土地、曲折的山路以及贫瘠的山村中开始了“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和人生的选择,触动了时代所积蓄的许多困惑。《人生》的主演周里京和吴玉芳,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偶像。作为一部农村题材电影,《人生》的影响和意义早已超出了这一题材。据说当时全国大约2亿人看过此片,票房当然非常高,当时有人评论说:“看不懂《人生》,你不知道自己的不幸;看懂了《人生》,你知道自己是不幸的。”更有人说:“认识人生的选择,男人必须看《人生》。”可见其影响力是如何感染着观众,又如何震撼着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人生》中有一句台词“联合国我都想去”,深刻地体现了电影表现的城乡差别。20多年后,中国城乡差别虽有很大变化,但《人生》表现的主题依然不过时。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辉煌时期,《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人生》等都是在那一时期走红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低谷,直到1998年前后进入最低谷。这一时期,基本上没有可以让观众印象深刻的纯农村题材影片。农村题材电视剧此时应运而生,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韩氏兄弟的“农村三部曲”。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志君、韩志晨兄弟以他们的“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1989)、《辘轳·女人和井》(1991)、《古船·女人和网》(1993),在荧屏上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东北风。枣花、茂源老汉、铜锁、小庚等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田野长大的韩志君有着强烈的乡村情结,辽阔的东北乡野,是韩志君艺术创作的根基,是他灵感与激情不竭的源泉。从他的作品中,观众与读者能
趟过男人河的女人
感受到清纯的田园诗情。仲呈祥等著名评论家曾撰文指出:“《篱笆·女人和狗》等‘农村三部曲’,写的实际是当代农民的心史。”这点破了韩志君的创作初衷。
《趟过男人河的女人》:万人空巷看李琳
几乎与韩氏兄弟“农村三部曲”同时,农村题材电视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横空出世,这也是著名演员李琳的成名作,李琳凭借剧中的山杏一角,树立了自己早期的“苦情形象”。1992年,电视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曾创下了电视收视的最高纪录. 农村剧沉寂10年后爆发
韩氏兄弟“农村三部曲”最后一部《古船·女人和网》在1993年播出,广有影响的《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在1992年首播。1993年之后近10年的时间里,农村题材的影视剧说不上是空白,但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很少,直到2002年年初《刘老根》播出后,这一局面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2002年至今的几年,农村题材电视剧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当家的女人》、《希望的田野》、《圣水湖畔》等都影响不错,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赵本山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崛起。在中国电影最低谷的1998年,赵本山主演了农村题材电影《男妇女主任》,之前的1993年,他主演了农村题材电视剧《一村之长》。赵本山的电视剧真正引起广泛关注,是在2002年的《刘老根》之后,《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乡村爱情》系列,代表着近几年农村题材电视剧的较高水平。

⑷ 看过一部国内的农村电影,内容是一个村长或支书带着一帮乱七八糟的村民和一个恶霸(兄弟三人,)斗争的故事,

名为《光荣的愤怒》。导演:曹保平

⑸ 有一个方言电影,好像是山西的,演的是一个女的被卖到农村逃跑的,挺旧的,请问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啊

入围6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盲山》,一脉相承自李杨的处女作《盲井》,用记录片的样式讲述出女大学生被拐卖至某法盲山区,多年后被解救的故 盲山
事。版本1(国内公映版):22岁的女大学生白雪梅(黄璐饰)找工作的时候认识了热情大方的姑娘胡晓晓。她在工作和金钱的诱惑下和胡晓晓一起坐车去山区采购中草药。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一个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后,发现胡晓晓和她的老板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白雪梅被告知,她已经被家里人卖给40岁农民黄德贵做老婆了。到这时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贩子的当了。白雪梅想要回家,遭到了黄德贵的拒绝。到了晚上黄德贵上床要和白雪梅睡觉,她坚决不肯就范。愤怒的黄德贵强奸了她,并且将她关在屋里。白雪梅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毒打、漫骂。白雪梅从此失去自由,被迫生活在一个陌生而野蛮的山村。

盲山剧照(20张)性格坚强的白雪梅不断寻找机会的逃跑。但是这个封闭的山村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她这个外来人。他们反而还帮助黄守贵对她严加看守。她每次逃跑都被抓回来,当众毒打。村民们的自私和冷漠,当地官员和警察的渎职行为使她在那里孤立无援。白雪梅为黄德贵生了一个男孩,使黄家对她放松了警惕。白雪梅在初中学生李青山的帮助下,和父母取得了联系。由于村民的阻挠,与父亲一同而来的两个警察无法救出白雪梅,于是他们商量改天偷偷救走白雪梅,白父留这陪女儿。某日,在警察的帮助下,她终于逃出了这个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那里。版本2(海外公映版)结局与国内公映版本不同:黄德贵知道白父就是想带走自己的“妻子”,于是想把她带走藏起来。在黄德贵和白父的争执下,雪梅为救父亲,把菜刀砸向自己痛恨的丈夫……编辑本段导演简介导演李杨1959年生,陕西西安人。1985至1987年攻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导演专业。1988至1990年就读于西柏林自由大学艺术史系。1990至1992年就读于慕尼黑大学戏剧系。1992至1995年就读于科隆影视传媒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导演系,获视听传媒学硕士学位。主要纪录片作品有《妇女
李杨导演照片
王国》、《欢乐的绝唱》、《痕》。2003年完成电影处女作《盲井》,该片获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第5届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影评人、最受观众欢迎等五项大奖,第2届美国纽约崔贝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2003年荷兰海岸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和文学大奖,2003年塞尔维亚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大奖,比利时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布拉提斯拉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2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银火鸟奖,第57届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秀电影奖,金马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最佳新人奖,挪威贝尔根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等三十余个国际奖项。在法国《电影》杂志评出的2003年全球十佳影片中,《盲井》排名第二,但一直没有获得内地公映的机会。时隔4年,完成“盲”系列的第二部《盲山》,并首次在在中国内地正式公映。编辑本段精彩花絮新片在陕西秦岭的一个村庄拍摄,除女主角黄璐为北京电影学院03级表演戏本科外,全部起用当地村民和非职
盲山
业演员。因出演《盲井》,“傻根”王宝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黄璐也因《盲山》中出色的表演而走红国内外。该片讲述了一个女大学生被拐卖到关中农村,两年里不断挣扎逃跑最终被公安机关解救的故事。李杨说,拐卖妇女这个话题并不新鲜,但他关注的是事件背后的人。2006年年初,李杨专程到成都金堂、中江,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采访被解救的被拐妇女的生存状态,并撰写剧本。李杨表示,以前在电视上看见一条新闻,一个女孩被拐卖到山村,为了逃出来而杀了她的“丈夫”,最后被判处死刑,这个新闻令他感到很震撼。为了拍摄《盲山》李杨甚至抵押了房子。导演李杨日前喜闻佳讯,在刚刚结束的意大利罗马亚洲电影节上,《盲山》为他夺得了最佳
盲山导演奖。《盲山》有个角色叫郑小兰,在白雪梅宁死不从的时候,有天她抱了孩子来劝慰:“你看我也是给卖来的,还不是这样了?先把身体保住才是,不然怎么逃?”这个演郑小兰的,真就是四五年前从四川一个县城给骗嫁到那村里,才20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我们是拍摄时候才知道的。”李杨说,“她天天来剧组,我们后来就让她演戏。她丈夫不愿意,打她,她就威胁:你再打我就跟剧组走!丈夫没敢再打,后来我告诉副导演让这丈夫也来串个角色。反正是农闲,剧组一天管3顿饭,连她抱的孩子也给一份钱。”导演李杨表示,自己一直对妇女命运的题材比较感兴趣,为拍摄这部影片也调查了大量关于被拐卖妇女的资料。而《盲山》这个片名也是欲与之前的《盲井》形成系列,隐喻人性的冷漠、自私:“这个名字有多重涵义,留给观众自己去定位吧。”李杨告诉记者,《盲山》的入选同样出乎他的意料:“有个亚洲的选片人想看,我就给他寄去了粗剪版。过了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回复,结果后来就得到通知说入选了。”对于最终评选的结果,李杨表示并不看重:“2006年是戛纳电影节六十周年,作为一个电影节,它能够历经风雨、坎坷一直在坚持,我希望它能坚持以艺术品质为上,一路走下去。不过对于我的这部作品,还是顺其自然吧,电影节不是《盲山》的最终目的。”大陆版和海外版的结局并不相同(两个结局都是真实的)

⑹ 一部简单又真实的国内电影,《系红裤带的女人》讲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在以前农村的女人们,她们在自己的认知里面就是照顾好自己的丈夫,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照顾好自己的一家人,而从情感上面来说,只有她们的这个家才是她们精神的寄托,而系红裤带的女人讲述的就是当时那个年代女性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她嫁给了村子里面最穷的一个男人,而这个姑娘她非常的勤奋能干。

在嫁到这个男人家之后,还是有很多人去窥探她的美丽,而这个姑娘她也不嫌弃自己丈夫家的贫穷,反而一直都在帮助自己的丈夫。在村子里面有一个叫张二的人,因为她的丈夫在娶她的时候跟张二借了300块钱,可以说当时300块钱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本来这个钱是要在年底之前还的,但是因为这个张二他窥探姑娘的美貌,所以就想去骚扰姑娘。

在落后的村庄中,别人都一直在说这个姑娘的坏话,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她的老公还是没有回来,村子里面关于姑娘与单身汉的留言反而越来越强烈了。而最后这个姑娘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就只能够跑到小河里面去宣泄自己的情欲,这个故事还是非常悲痛的,而讲的就是得不到就要毁掉,真的是太可怕了。